河南“ 五一”假期共接待游客6450.3万人次
河南“ 五一”假期共接待游客6450.3万人次
河南“ 五一”假期共接待游客6450.3万人次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王佳宁(wángjiāníng)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河南(hénán)全省共接待游客6450.3万人次,旅游收入371.1亿元(yìyuán),同比分别增长4.6%、4.8%,文旅市场呈现繁荣有序、向新向好之态,火热人气与亮眼数据交织,绘就出一幅活力四溢(sìyì)的假日(jiàrì)文旅生动画卷,彰显出河南文旅产业的强劲(qiángjìng)韧性和蓬勃活力。
创意引领文博体验(tǐyàn)推陈出新
华夏古乐专题(zhuāntí)展演(zhǎnyǎn)《稼穑千年》古今融合(rónghé),唱响劳动者的赞歌;文物讲解剧《国宝奇妙(qímiào)游》让国宝“开口说话”,让文物故事成为“可触摸的史诗”;《唐宫夜宴(yèyàn)》XR大空间沉浸展、《玛雅文明》探索体验VR展创新(chuàngxīn)体验,推动文明互鉴……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河南博物院人潮如织,为应对参观高峰,河南博物院特设延时开放,以“时间”换“空间”,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公共(gōnggòng)文化服务需求,预约名额依然一票难求。
据介绍,该院免费参观预约量达80137人次,相较(xiāngjiào)于2024年71516人次上升12%。外地(wàidì)观众占比从2023年的(de)55%攀升至2025年的78%,达到近年峰值。
紧扣馆藏特色资源,河南省文博场馆(chǎngguǎn)结合数字技术和创意活动,呈现(chéngxiàn)“展览多元、科技赋能、文创出圈”的整体特点。“五一(wǔyī)”假期,全省文博场馆接待观众484.6万人次,开展(kāizhǎn)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5500余场次,其中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接待观众10.8万人次、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接待观众9.9万人次、殷墟博物馆接待观众7.3万人次,同样成为吸引省内外(shěngnèiwài)观众的热门(rèmén)“打卡地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文博大展正(zhǎnzhèng)越来越受到(shòudào)群众认可。中国文字博物馆“天雨粟——仓颉纪念遗迹图文展”、郑州博物馆“丝绸幻旅(huànlǚ)VR大空间沉浸(chénjìn)体验展”、南阳市博物院“全息动物园·远古恐龙”数字化沉浸式(shì)展览、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“点石成金·从苏美尔到夏王朝的古文明冶金互鉴”特展等受到观众持续热捧。
此外,郑州商代都城(dūchéng)遗址博物院推出“商王的盛宴”沉浸式互动剧、“商都(shāngdōu)匠作密码”解谜游戏等;殷墟博物馆创新推出“跟着(gēnzhe)馆长看展览”活动(huódòng);许昌博物馆开展(kāizhǎn)“遇见灵鸟”沉浸式系列研学活动;驻马店市(zhùmǎdiànshì)博物馆开展“中华古韵雅歌投壶(tóuhú)”体验活动,运用互动式体验、沉浸式游览等创新方式,深度挖掘当地风土人情、历史文化、自然景观的独特(dútè)魅力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吸引游客全身心投入,让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,深度领略各地文化的独特韵味,从而提升旅游的趣味性与吸引力。
供需两旺旅游市场(shìchǎng)热度攀升
河南精准把握“五一”假期这一消费(xiāofèi)黄金(huángjīn)节点,全方位聚焦文旅产品创新、服务体验优化、新兴业态升级三个关键维度,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、拓展旅游场景、提升游客(yóukè)参与感,全面激发(jīfā)文旅市场消费潜力。
旅游产品多元供给。多地(duōdì)推出主题鲜明、类型丰富的特色产品,涵盖亲子、研学、康养、红色等多个领域。洛阳首部皇家园林大型实景演艺《凤舞神都》在九洲池首演即爆,让广大游客穿越千年(qiānnián)、沉浸式(shì)感受到盛唐文化的独特魅力;云台山景区打造“万花之境”主题艺术空间,特邀汉服NPC化身“王维(wángwéi)”“花神”,带给游客沉浸式的古风(gǔfēng)体验(tǐyàn);周口野生动物世界推出“杂技演出+动物互动观赏+机械游乐”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体验套餐(tàocān);浚县古城推出社火、鱼灯舞、国潮音乐等节目,让游客尽情领略中原民俗(mínsú)风采……
新场景打造更具魅力。洛阳市“汉服”体验持续火热,洛邑古城、隋唐(suítáng)洛阳城、丽景门等汉服打卡景区日均人流量突破万人次;许昌市推出“率性三国(sānguó)春游魏都”三国文化主题宣传推广活动,古城巡游(xúnyóu)、NPC互动,带领游客穿越三国;濮阳市以“龙湖(lónghú)盛宴、非遗戏韵、文创市集、激情赛事(sàishì)、国潮秀场、墨韵春秋”为六大主题,举办(jǔbàn)21类236项活动……
乡村旅游持续升温。春夏时节,各县(市、区(qū))紧扣文旅消费新趋势,因地制宜(yīndìzhìyí)挖掘特色资源,打造差异化旅游品牌。“信阳小院”经济展现出(zhǎnxiànchū)强大活力,浉河区茶山周边的归拙园、枕溪秘境等特色民宿“五一”期间入住率达100%。栾川(luánchuān)大峡谷(xiágǔ)、宝天曼峡谷等漂流项目开启年度首漂。老君山、白云山、鸡公山等景点带动(dàidòng)周边住宿需求大幅增长。
好戏连台惠民活动(huódòng)丰富多彩
“五一”假期,文化活动深入一线(yīxiàn),也让(ràng)基层(jīcéng)职工群众(zhígōngqúnzhòng)享受到(dào)了节日(jiérì)文化盛宴。在河南,各级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美术馆、乡镇(街道(jiēdào))综合文化站(中心)举办线上线下惠民文化活动1.18万场次,全省国有文艺院团组织精品剧目进基层演出982场次,以优质的文化供给深入基层,让文化滋养直达职工群众心间,累计覆盖群众超千万人次,极大丰富了基层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,让文化之花在基层绽放绚烂光彩。
同时,河南在非(fēi)遗与旅游融合方面成果显著。各地充分利用沉浸(chénjìn)式(shì)、体验式、互动式等新颖呈现方式,让非遗传承创新在假期(jiàqī)大放异彩,成为文旅市场新亮点。郑州阜民里街区(jiēqū)“非遗手作消费季”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空间;濮阳卫风市集“非遗技艺展示”活动(huódòng),展现麦秆画、陈氏绢艺等传统魅力;许昌神垕古镇开窑“盲盒”体验,带游客感受千年窑火魅力……通过多样演绎,河南把(bǎ)丰富的文化“家底”转化为文旅“名片”,为假日旅游增添文化韵味(yùnwèi),提升游客文化体验,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,点亮群众假日生活。
来源:工人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
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王佳宁(wángjiāníng)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河南(hénán)全省共接待游客6450.3万人次,旅游收入371.1亿元(yìyuán),同比分别增长4.6%、4.8%,文旅市场呈现繁荣有序、向新向好之态,火热人气与亮眼数据交织,绘就出一幅活力四溢(sìyì)的假日(jiàrì)文旅生动画卷,彰显出河南文旅产业的强劲(qiángjìng)韧性和蓬勃活力。
创意引领文博体验(tǐyàn)推陈出新
华夏古乐专题(zhuāntí)展演(zhǎnyǎn)《稼穑千年》古今融合(rónghé),唱响劳动者的赞歌;文物讲解剧《国宝奇妙(qímiào)游》让国宝“开口说话”,让文物故事成为“可触摸的史诗”;《唐宫夜宴(yèyàn)》XR大空间沉浸展、《玛雅文明》探索体验VR展创新(chuàngxīn)体验,推动文明互鉴……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河南博物院人潮如织,为应对参观高峰,河南博物院特设延时开放,以“时间”换“空间”,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公共(gōnggòng)文化服务需求,预约名额依然一票难求。
据介绍,该院免费参观预约量达80137人次,相较(xiāngjiào)于2024年71516人次上升12%。外地(wàidì)观众占比从2023年的(de)55%攀升至2025年的78%,达到近年峰值。
紧扣馆藏特色资源,河南省文博场馆(chǎngguǎn)结合数字技术和创意活动,呈现(chéngxiàn)“展览多元、科技赋能、文创出圈”的整体特点。“五一(wǔyī)”假期,全省文博场馆接待观众484.6万人次,开展(kāizhǎn)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5500余场次,其中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接待观众10.8万人次、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接待观众9.9万人次、殷墟博物馆接待观众7.3万人次,同样成为吸引省内外(shěngnèiwài)观众的热门(rèmén)“打卡地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文博大展正(zhǎnzhèng)越来越受到(shòudào)群众认可。中国文字博物馆“天雨粟——仓颉纪念遗迹图文展”、郑州博物馆“丝绸幻旅(huànlǚ)VR大空间沉浸(chénjìn)体验展”、南阳市博物院“全息动物园·远古恐龙”数字化沉浸式(shì)展览、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“点石成金·从苏美尔到夏王朝的古文明冶金互鉴”特展等受到观众持续热捧。
此外,郑州商代都城(dūchéng)遗址博物院推出“商王的盛宴”沉浸式互动剧、“商都(shāngdōu)匠作密码”解谜游戏等;殷墟博物馆创新推出“跟着(gēnzhe)馆长看展览”活动(huódòng);许昌博物馆开展(kāizhǎn)“遇见灵鸟”沉浸式系列研学活动;驻马店市(zhùmǎdiànshì)博物馆开展“中华古韵雅歌投壶(tóuhú)”体验活动,运用互动式体验、沉浸式游览等创新方式,深度挖掘当地风土人情、历史文化、自然景观的独特(dútè)魅力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吸引游客全身心投入,让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,深度领略各地文化的独特韵味,从而提升旅游的趣味性与吸引力。
供需两旺旅游市场(shìchǎng)热度攀升
河南精准把握“五一”假期这一消费(xiāofèi)黄金(huángjīn)节点,全方位聚焦文旅产品创新、服务体验优化、新兴业态升级三个关键维度,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、拓展旅游场景、提升游客(yóukè)参与感,全面激发(jīfā)文旅市场消费潜力。
旅游产品多元供给。多地(duōdì)推出主题鲜明、类型丰富的特色产品,涵盖亲子、研学、康养、红色等多个领域。洛阳首部皇家园林大型实景演艺《凤舞神都》在九洲池首演即爆,让广大游客穿越千年(qiānnián)、沉浸式(shì)感受到盛唐文化的独特魅力;云台山景区打造“万花之境”主题艺术空间,特邀汉服NPC化身“王维(wángwéi)”“花神”,带给游客沉浸式的古风(gǔfēng)体验(tǐyàn);周口野生动物世界推出“杂技演出+动物互动观赏+机械游乐”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体验套餐(tàocān);浚县古城推出社火、鱼灯舞、国潮音乐等节目,让游客尽情领略中原民俗(mínsú)风采……
新场景打造更具魅力。洛阳市“汉服”体验持续火热,洛邑古城、隋唐(suítáng)洛阳城、丽景门等汉服打卡景区日均人流量突破万人次;许昌市推出“率性三国(sānguó)春游魏都”三国文化主题宣传推广活动,古城巡游(xúnyóu)、NPC互动,带领游客穿越三国;濮阳市以“龙湖(lónghú)盛宴、非遗戏韵、文创市集、激情赛事(sàishì)、国潮秀场、墨韵春秋”为六大主题,举办(jǔbàn)21类236项活动……
乡村旅游持续升温。春夏时节,各县(市、区(qū))紧扣文旅消费新趋势,因地制宜(yīndìzhìyí)挖掘特色资源,打造差异化旅游品牌。“信阳小院”经济展现出(zhǎnxiànchū)强大活力,浉河区茶山周边的归拙园、枕溪秘境等特色民宿“五一”期间入住率达100%。栾川(luánchuān)大峡谷(xiágǔ)、宝天曼峡谷等漂流项目开启年度首漂。老君山、白云山、鸡公山等景点带动(dàidòng)周边住宿需求大幅增长。
好戏连台惠民活动(huódòng)丰富多彩
“五一”假期,文化活动深入一线(yīxiàn),也让(ràng)基层(jīcéng)职工群众(zhígōngqúnzhòng)享受到(dào)了节日(jiérì)文化盛宴。在河南,各级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美术馆、乡镇(街道(jiēdào))综合文化站(中心)举办线上线下惠民文化活动1.18万场次,全省国有文艺院团组织精品剧目进基层演出982场次,以优质的文化供给深入基层,让文化滋养直达职工群众心间,累计覆盖群众超千万人次,极大丰富了基层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,让文化之花在基层绽放绚烂光彩。
同时,河南在非(fēi)遗与旅游融合方面成果显著。各地充分利用沉浸(chénjìn)式(shì)、体验式、互动式等新颖呈现方式,让非遗传承创新在假期(jiàqī)大放异彩,成为文旅市场新亮点。郑州阜民里街区(jiēqū)“非遗手作消费季”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空间;濮阳卫风市集“非遗技艺展示”活动(huódòng),展现麦秆画、陈氏绢艺等传统魅力;许昌神垕古镇开窑“盲盒”体验,带游客感受千年窑火魅力……通过多样演绎,河南把(bǎ)丰富的文化“家底”转化为文旅“名片”,为假日旅游增添文化韵味(yùnwèi),提升游客文化体验,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,点亮群众假日生活。
来源:工人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